该模块的静像源已被删除.
信息搜索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新闻中心
兰州,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作者:张维维 时间:2008-12-31 来源:兰州新东方学校

       在故乡沈阳时,我曾经听到老人们讲:兰州那里,有山没树;有河没水。带着疑问和恐惧我来到兰州新东方讲课。三个月过去了,这里的风土和人情时刻温暖着我的心。那悠长的母亲河、香浓的牛肉面还有学生们对于知识的饥渴无时不感动着我。尤为难得的是,我在这《读者》的故乡,又能静下心来品茗读书了。 

      这个省会城市没有麦当劳,没有必胜客,甚至在我租的房子里也没有电视。早上不用早起,九点上班;晚上回来无所事事,因为没有电视。不上班的市民上午收拾好家里后,十点多钟去面馆来一碗三元钱的牛肉面。在周遭一片“吸溜”声中开始一天的生活。在远离了城市竞争的烦躁和喧嚣后,我到甘肃省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开始给自己充电。

      图书馆里最旧的是一些神怪和玄冥的书,可见被借的频率相当高。这类书我自然是不看的,主要是不敢看,太吓人。我借的书主要有两类:历史类小说和乡土类小说。这与个人兴趣有关。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后工业社会,在文学上一直存在着解不开的矛盾:一方面是大工业生产带给人们生活的实惠;另一方面,人类对于机械的过分依赖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的作品、劳伦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都是我所喜欢的。用“性”作为媒介,反应人们对于农业社会的原始人情留恋和对于工业社会的人际冷漠的排斥,是当代作家惯用手法。可惜传统中国人见“性”色变,排斥里面深邃的感情。《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就曾经被列为禁书。更早一些,法国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日本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都是这类文学的代表。

      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的“私小说”是个很好的发端,既有在日本对于祖国的怀念又有面对日本工业社会发展的恐惧和无奈。只可惜适逢中国抗日战争,这种体验真实人性的作品被政治主题淹没了。当代男性作家我比较喜欢贾平凹、莫言、余华、张贤亮和王小波。王小波英年早逝,其作品被妻子整理成为《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和一些杂文集。《时代三部曲》是当代中国人以“性”舒臆的典型。他做得很彻底,对于农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人本”认识得也很深刻。贾平凹、莫言、余华等作家则是融合了传统思路和当代思潮的典型。贾平凹的《废都》、《白夜》等是我大学拜读过的,莫言的《丰乳肥臀》是早期作品,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一读就知道是南方作家写的,那潮湿的自然环境正如作品人物潮湿的心境,里面不乏对故乡浙江海盐的风光描写。 

      来兰州后,我每周去借三本中、长篇小说,短篇的不过瘾。一个月12本,到现在快40本了。这样下去,一年可以读140多本书,积少成多,这种阅读量还是很惊人的。读过的小说里,莫言的《生死疲劳》,顾坚的《元红》,蒙古族作家包丽英的《纵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王占君的《汉武帝》,《王昭君》(作者忘了),郭建勋的《宋太祖》都使我受益匪浅。 

      《生死疲劳》中地主西门闹经过几世生死轮回,做过驴、牛、马和狗,但始终不离开自己的妻儿。小说中,人性美战胜了狭隘的夫妻观和父子观。他捡的孤儿蓝脸娶了他的小妾,却养活了他的一双儿女。他的发妻在他死后仍处处维护他,不离不弃。怪人蓝脸在情感深处与轮回成畜生的西门闹心意相通。小说是多条线索并行的:西门闹的轮回;现实的政治运动对家庭的影响;后世子女的成长和感情纠葛;他的妻妾的生活。其实,这种亦真亦幻的写作手法正是“魔幻现实主义”,早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就已经被用过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莫言的要更好。因为他的“魔幻现实主义”里面及其娴熟而自然地宣泄着他对于人性的挖掘,一种“大人性”的挖掘。

      对人性的挖掘上,男性作家总是往往比女性作家更深刻和博大。女性作家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也在写人性,写得也很感人,也有魔幻色彩。我读时是又哭又笑,严歌苓是少有的女性作家,她在魔幻地挖掘人性时还在运用着黑色幽默的手法,尤其感人。小说主人公王葡萄对于公爹的孝顺令人钦佩,她不觉得做人家的童养媳是被剥削,因为自小是孤儿的她是把这里当成了家。葡萄对于上世纪中页频仍的政治风波,无论是共产当还是国民党还是土匪,她都一概视作“腿”,她从门缝里观察大兵的腿,腿来腿去,政治风波吹来刮去,冥顽不化的村妇王葡萄都置之不理。她心中最重的是亲情。如果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葡萄的身上又具有了大地母神的意义,她身边的男人们是“离开-------团聚”的结构。在弗雷泽的《金枝》中,女神庙和看守男奴隶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模式。看书名,《第九个寡妇》很骚情,但其实这里面是再淳朴不过的人性描写,值得一读。

      读历史可以让人变得聪明睿智。纯粹的历史书缺乏趣味性,但是历史小说可以弥补这一点。《纵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汉武帝》、《王昭君》、《宋太祖》是我喜欢的。这些人物里有美女,有生来就是皇帝的也有后天成就霸业的。无论是谁,他的成功都有两大特征:一,忍别人所不能忍,有宽容心;二,有大局观念。成吉思汗九岁丧父,尝尽事态炎凉和世俗冷眼。成年后,爱妻又被人夺去三年,生下他的儿子术赤,却被别人耻笑不是他的骨血,他都能以宽容待之;王昭君在匈奴先后嫁给单于父子,历尽万难保护祖国边境安全。这些史书中的人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东北到西北,我走得够远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这里给了我不同的感受,让我有了不同的人生观。这些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在喧嚣、紧张的当今社会,我在兰州找到了“孤独”的心境。倒是与我上大学时读书相近。孤独是一种境界,没有课的时候,关上房门,一个人,一杯清茶,一本厚书,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境——忙里偷闲的意境。以前在沈阳,白天忙着赚钱生存,晚上赶紧看电视。渐渐地远离了书香,远离了自我。其实电视能给人视觉享受却取代了人类的主管思考。读书才会让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主管思考的空间。现在的我,每天也忙,为了兰州同学重新备课,读自己喜欢的书,终于明白:这种生活才最充实。

      书对于我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每每在课堂上,望着比我年龄有点大(有博士研究生)但却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总是很自然地想说点什么,这在新东方叫做励志。但是我真想告诉他们,大山外面有什么,我们要追求什么,追求的时候要有吃苦精神不怕失败,追求的同时不要遗失了自己的心,要坚强要宽容,不要忘记读书.这些都是我读的书里的人物教给我的,我又教给了我的学生。

      下面为我热爱的新东方同事和学生唱一首歌-----------<<在那遥远的兰州>>                
                                                在那遥远的兰州 
                                                有位好姑娘 
                                                那里可爱的同学 
                                                一直温暖她的心房  
                                                远离了喧嚣的故乡 
                                                把烦恼丢身旁

打印】【关闭

该模块的静像源已被删除.